《小舍得》热播,当代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模式真那么难吗?

2021-05-10 15:13:57

晓航是一个初二的男生,父母发现,自从晓航上了初中之后,和父母的话就少多了,放学回家后,就到自己的房间里看书,上网和同学聊天,吃饭时也不太说话,父母问晓航在学校里的一些事情,晓航也懒得回答,认为自己说了父母也不懂。父母很头疼,不知道如何和孩子沟通交流,如何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。


现在的大部分孩子都认为和父母有代沟,认为父母不了解自己,总把自己当孩子看待,只会教育自己好好学习,完全不懂自己内心的想法。因此很多事情不会跟父母说,父母也难以了解孩子,这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,也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。父母应该学会做孩子的朋友,和孩子沟通交流,了解孩子,促进孩子的成长。


家庭教育.jpg


第一,摆脱传统的教子观念,不要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孩子,应用平等、真诚的态度与孩子沟通。德国心理学家黑尔加•吉尔特勒告诫我们:“如果您放弃权力,放弃您的优越感,那么您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敬的机会就更大。”已有的观念是,孩子看父母是高高在上的“统治者”;而父母看孩子,则是什么都不懂的毛孩子。孩子是有自尊心的,他们希望父母做自己的知心朋友,而不只是长辈,更不希望父母摆出一副长者姿态动辄就教训人。所以,我们做父母的必须让自己摆脱传统的教子观念,放下自己的架子,用平等的朋友似的方式和孩子沟通。这样的话,孩子才愿意向父母吐露心声。


第二,从孩子的立场和角度看待问题。父母作为成人,已经有了自己的固定思维,也有自己已经成形的人生观、价值观。因此,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,也习惯了从自己问题的角度出发,去衡量某件事情到底是什么样的,或者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孩子的心理。如果这样,父母将永远也猜不到孩子在想什么,因为父母的出发点、角度和孩子完全不同。对于孩子来说,他们的观念和社会经验,都还在逐渐累积的阶段,所以同一件事情,孩子看法和想法与父母的看法和想法可能完全不一样。


第三,父母不仅要做孩子的父母,还要做孩子的良师。作为孩子的父母,应该负起对孩子应尽的责任和义务,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、幸福、和睦的家庭。父母还应该是孩子的良师。孩子毕竟是孩子,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、注意力、观察力都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的程度。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父母要像老师一样,正确认识孩子的成长规律,静下心来仔细分析孩子在想什么,应该如何帮助孩子,并耐心地指导督促孩子。


第四、父母更应该是孩子的朋友,倾听孩子,信任孩子,鼓励孩子。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,在很多方面他们是孤独的,缺少朋友的关心,缺少朋友间的交流和倾诉,缺少朋友之间的那种心灵碰撞的感觉。所以,这就要求父母担当朋友的角色,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,倾听他们的心声和需求,做到真正的了解和信任他们。和孩子游玩的时候,父母要蹲下身子和孩子一起玩耍;孩子进步的时候,父母与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;孩子不开心的时候,父母真心聆听他们的烦恼。


只要父母放下架子,平等对待自己的孩子,并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,那么,这样的父母就一定会走进孩子的心灵。


因为,孩子是单纯而真实的,他不会对一个谦逊忠厚的朋友来隐瞒自己,因为教育本来就意味着伴随和支持。